当前位置:首页 > 创业 > 正文

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呼之欲出

  • 创业
  • 2025-07-22 10:19:03
  • 18

  7月18日,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,宇树科技已在浙江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,辅导机构为

  这家创立于2016年的企业,从四足机器人切入市场,如今已发展成为全球四足机器人领域的绝对龙头,市占率超过60%。

  随着上市进程的推进,宇树科技有望成为A股“人形机器人第一股”,其年营收超10亿元且连续多年盈利的财务表现,为整个行业树立了商业化标杆。

  技术壁垒与行业地位:从四足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的跨越

  宇树科技由王兴兴于2016年创立,成立初期只有1名员工,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1000多名员工的行业巨头。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王兴兴直接持有公司23.8216%股权,并通过上海宇翼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控制10.9414%股权,合计控制公司34.763%股权。

  宇树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全栈自研能力。公司自主研发了电机、减速器、控制器、激光雷达等关键核心零部件,实现了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0%的技术突破。这种高度自主化的技术路线,使其产品在性能和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。

  在商业化方面,宇树科技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。公司2024年营收突破10亿元,成为业内少数实现连续五年盈利的机器人企业。

  其明星产品Unitree Go1四足机器人累计出货量超5万台,占据全球消费级足式机器人市场60%以上份额。人形机器人方面,宇树已交付超1500台,其中G1型号定价仅9.9万元,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1/10。

  2025年6月,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交割,由旗下基金、腾讯、锦秋基金、阿里巴巴、和吉利资本六大巨头共同领投,老股东跟投比例超90%,投后估值达到120亿元。此次融资后,公司注册资本从288.9万元骤增至3.64亿元,增幅达到125倍,为上市铺平了道路。

  宇树科技的上市计划正在加速推进。公司已在2025年5月完成股份制改造,由“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”更名为“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”。根据中信证券的辅导工作安排,2025年10月至12月将对宇树科技是否达到发行上市条件进行综合评估,并协助公司准备上市申请文件。

  产业链重塑与投资机遇:一场由IPO引发的行业变革

  宇树科技的上市将带动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的估值重塑。参考新能源汽车、光伏行业的发展历程,龙头企业上市往往会带动板块估值提升30%-50%。

  作为A股潜在的“人形机器人第一股”,宇树科技的高盈利、高增长特征将为行业树立盈利确定性标杆,推动市场重新评估人形机器人企业的估值逻辑。

  随着宇树科技的量产加速,其供应链企业将迎来订单放量的黄金机遇。宇树科技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超90%,其伺服电机、减速器、传感器、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供应商将直接受益。

  在AI与感知技术协同方面,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需要AI语音交互、计算机视觉、激光雷达等技术支撑。作为AI语音识别龙头,若宇树拓展语音交互功能,可能形成技术协同;为宇树机器狗提供激光雷达及结构光传感器;为宇树提供视觉识别技术。

  参股公司也将迎来价值重估。通过金石基金间接持股9.15%,其碳纤维材料已通过宇树G1机型测试;通过容腾基金间接持股1.8%,其轻量化PEEK材料获宇树认证;则既间接持股0.15%,又供应伺服驱动器,形成双重受益。

  宇树科技上市将推动行业从“技术验证期”向“商业化落地期”过渡。目前,宇树科技的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已进入工业巡检、应急救援、家庭服务等场景。

  宇树科技的上市将推动行业向“头部集中”发展。目前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主要玩家包括宇树科技、优必选、云深处科技、小鹏(Iron机器人)、特斯拉(Optimus)等。

  宇树科技凭借技术领先、成本优势(定价仅为国际同类1/10)、市场份额(全球超60%)占据主导地位,其上市后将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,加速行业洗牌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智元机器人已通过“借壳”方式抢占先机,收购后市值暴涨330%,分流了“人形机器人第一股”的关注度。

  挑战与风险:商业化之路并非坦途

  尽管宇树科技上市带来巨大机遇,但行业仍面临技术瓶颈。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、环境感知、智能决策等技术仍需突破,滚柱/滚珠丝杠、力矩传感器等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仍低于30%,依赖进口的局面可能制约行业发展。

  商业化进度是另一个挑战。人形机器人仍处于“导入期向加速成长期”过渡阶段,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仅21.58亿元(预计2030年增至380亿元,复合增长率61%),短期内仍面临成本高企、应用场景有限等问题。

  宇树科技的Unitree G1成本约15万元,而其售价仅9.9万元,存在明显的价格倒挂。

  竞争压力也在加剧。特斯拉Optimus Gen3即将发布,预计成本降至2万美元以下,可能挤压宇树科技的市场空间。

  同时,宇树科技的收入结构仍过度依赖四足机器人,占比近70%,而人形机器人业务仍处于早期阶段。此前G1型号因产能不足一度下架,显示其量产能力仍有待提升。

  在应用场景方面,当前人形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教育、展示领域,工业场景渗透率不足。例如,在蔚来工厂仅部署了10台H1机器人。要实现规模化应用,仍需在可靠性、成本效益和场景适配性上取得突破。

  政策风险同样不容忽视。政府对机器人行业的支持政策(如补贴、税收优惠)可能调整,影响企业研发投入与市场拓展。同时,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企业的估值逻辑可能发生变化,若量产进度不及预期,可能引发估值回调。

  宇树科技当前120亿估值对应10倍PS,而优必选PS约28倍,存在一定估值差距。若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,可能引发估值泡沫破裂的风险。

  资本市场的反应已初现端倪。宇树科技供应商的减速器产能利用率已达117%,与其合作后股价单月上涨148%。作为宇树机器狗特种电缆的独家供应商,全国具备同类高端电缆生产能力的企业不超过三家。

  随着宇树科技上市进程推进,人形机器人产业将从“技术验证期”向“规模化商用期”过渡。据预测,到2030年,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将接近34万台,市场规模将超过640亿元;到2035年,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将超过500万台,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。

  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,结合辅助观点分析和撰写成文。

有话要说...